拨康视云赴港上市:眼科赛道新玩家,龚虹嘉押注生物科技
7月3日,港股市场将迎来一家备受瞩目的生物科技公司——拨康视云(股票代码:2592)。
这家专注于眼科创新疗法的企业,尽管尚未盈利,却凭借差异化的研发管线吸引了资本市场的目光。
眼科赛道再添新军,亏损背后是潜力?
拨康视云的故事,要从创始人Ni Jinsong博士说起。
这位美籍华裔科学家带领团队,瞄准了全球眼科医疗市场的空白领域。
公司目前拥有7款候选药物,覆盖从眼睛前部到后部的多种疾病,其中4款已进入临床阶段。
然而,创新药的研发从来不是一条平坦的路。
招股书显示,2022年至2024年,拨康视云累计亏损超过2.2亿美元,2024年营收仅1000万美元,几乎全部来自合作授权收入。
尽管如此,资本市场依然对其寄予厚望——此次IPO募资6.12亿港元,基石投资者包括龚虹嘉旗下的富策控股,认购金额高达2000万美元。
龚虹嘉的“医疗投资版图”再扩张
龚虹嘉的名字,在投资圈并不陌生。
作为海康威视的早期投资人,他凭借精准的眼光积累了巨额财富。
如今,他的投资重心逐渐向医疗健康领域倾斜,除了拨康视云,他还担任中源协和(600645.SH)董事长,布局干细胞存储与基因治疗。
“龚虹嘉的投资风格一向是‘长线押注’,他更看重企业的技术壁垒和长期价值。”一位接近富策控股的业内人士透露。
此次拨康视云上市,龚虹嘉的加持无疑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。
融资历程:从A轮到IPO,估值翻倍增长
拨康视云的成长轨迹,堪称生物科技企业的典型样本:
2018年A轮融资:估值仅8.77亿港元,每股成本1.13港元。
2020年B轮融资:估值跃升至12.7亿港元,吸引多家机构入场。
2021年C轮融资:估值飙升至36.55亿港元,资本热情高涨。
然而,高估值背后是巨大的研发投入。
2024年,公司研发开支达3795万美元,占总成本的绝大部分。
能否在短期内实现商业化突破,将是拨康视云上市后的关键考验。
股权结构:创始人团队仍掌握话语权
IPO前,Ni Jinsong博士及其配偶通过多个持股平台合计控制公司22.18%的股权,稳居第一大股东。
其他重要股东包括澳美资本(12.3%)、Skketch Shine(6.39%)等机构投资者。
上市后,创始人团队的持股比例虽略有稀释,但仍保持绝对影响力。
这种股权架构既保证了公司战略的稳定性,也给了投资者一定的信心。
未来挑战:商业化之路如何破局?
眼科药物市场潜力巨大,但竞争同样激烈。
拨康视云的核心产品CBT-001、CBT-009等能否在临床试验中取得突破,并最终获得监管批准,仍是未知数。
“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只是起点,真正的考验在于产品能否落地。”一位医药行业分析师指出,“拨康视云需要尽快证明自己的商业化能力,否则资本市场的耐心可能会被消耗殆尽。”
7月3日,拨康视云将正式登陆港交所。
这家亏损中的生物科技企业,能否在资本的助推下实现逆袭?
市场正在等待答案。
涨8配资-股票配资网平台网址-配资门户官网首页-在线炒股平台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